14
2012
-
03
EB病毒感染實驗室診斷方法與鼻咽癌的關系(簡述)
所屬分類:
EB病毒是一種重要的感染人類的DNA病毒。與EBV感染有關的疾病很多,特別是與鼻咽癌有密切關系。隨著近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,對EBV感染的診斷,從原理到方法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。對病原的測定,由于操作要求高、設備及試劑昂貴等,應用受到限制,因此EBV感染的免疫血清學檢測是目前NPC篩查最常用的手段。NPC的早期診斷與臨床分期對放療的療效意義重大,病期越早,療效越高;病期越晚,療效越低。我們研制的新一代EBV感染的血清學診斷試劑可作為目前NPC主要篩查試劑(詳見WHO IARC 2005年會資料,其中列舉了多種EB病毒抗體診斷指標,并特別引用我們發表的文章)。
EBV感染B淋巴細胞分為潛伏感染和溶解性感染兩種,潛伏感染有三型,各型感染都表達EBNA1抗原,所以選用EBNA1抗原免疫應答產生的各類抗體作為EBV感染的血清學指標最有代表意義。
由于鼻咽癌的主要表現是EBV潛伏感染伴有小量的溶解性感染(約15%~20%),溶解性感染出現三個時相,首先表達立即早期抗原(Zebra);接著表達早期抗原;最后,淋巴細胞的核膜破裂,合成表達了衣殼抗原(VCA)及膜抗原(MA),這一過程有部分會出現流產,不產生衣殼抗原及膜抗原。釋放出來的EBV合成完整的病毒顆粒后又吸附和侵入B淋巴細胞及其他細胞,在這一轉化過程中病毒基因組被擴大。由此可見,傳統上選用VCA或MA抗原免疫應答產生的各類抗體作為EB病毒感染篩查試驗指標有一定缺陷,而選用Zcbra抗原免疫應答產生的各類抗體可作為EBV從潛伏期感染到溶解性感染轉折點的血清學指標優于VCA。
此外,VCA-IgA抗體和EA-IgA抗體,由于這兩種抗體在體內的半衰期較長,即使體內EBV被清除,仍有較長時間存在較高濃度,尚無證據顯示可作為監測NPC治療后轉移、復發的指標。
EBV感染的免疫血清學檢測是NPC早期診斷的常用手段。由于NPC主要表現是EBV潛伏感染伴少量溶解性感染,傳統VCA 和EA免疫熒光法或免疫酶法(選用溶解性感染的表達抗原)針對性不強,而且結果判斷欠客觀性;而新一代的EBV IgA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選用了潛伏感染的主要表達抗原EBNA1,可克服傳統方法存在的不足,為NPC的早期發現、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提供有力的手段。